
生活藝師:
林正偉(現為高雄是忠孝國中視藝科代理教師)
『重量』有其單位,公克、公斤、公噸,不同的質量也影響著體積和重量間的關係。然而在我們的心底,各式的物件、事件也有不相同的重量,雖無法量化但我們會感性的知道某個東西在心裡面就是比較重。
這樣子感性的重量關乎著物件與生命連結的關係、物件與事件發生的故事,而各式物件間的關係又如何牽扯,該如何秤量?
此課程配合國中三年級物理課程:力矩、槓桿原理內容。
課程主題
以本課程以裝置藝術為主軸帶學生探索隱藏在物件之下的情感連結關係,讓學生了解裝置藝術背後的成因與欣賞的角度,並回溯身邊物件與自身的情感連結與故事。
設計理念
學習了解物件背後的感性關係。
認識、賞析裝置藝術。
創作屬於自身的物件作品。
學習裝置藝術在施作中所需運用的物理概念。
適用對象
國三
教學時間
六節課(每節四十五分鐘)
第一週
介紹裝置藝術與裝置藝術家,讓學生了解裝置藝術中所使用的媒材,尤其是現成物(Rady Made)在作品中意義的轉換,以及抽象的物件概念。
課程目標
賞析裝置藝術與藝術家
學習解讀裝置藝術中物件的意義
練習嘗試解讀生活中物件所代表的符號與意義

*圖片資料來源:http://www.arttime.com.tw/?md=index&cl=artArea&at=artAreaCont&id=12458
第二週
介紹關於平衡藝術的作品並講解平衡裝置所需注意的事項。
課程目標
介紹平衡裝置藝術作品與藝術家。
講解物理中力臂與力距的概念。
使用簡易平衡裝置和砝碼來學習力臂與力距的單元。

*圖片資料來源(左):www.chengjenpei.com
*圖片資料來源(右):https://www.pinterest.com/
第三週
讓學生找尋家中的物件,並找出與自己相關聯的情感故事。
課程目標
讓學生學習針對單一主題尋找家中相關聯的物件。
讓學生表述物件背後的故事。
整理各個物間間的關聯性。

*圖片資料來源(右):http://www.kdmofa.tnua.edu.tw/index.php?REQUEST_ID=bW9kPWV4JnBhZ2U9ZGV0YWlsJllZPTIwMTQmTVQ9NSZFSUQ9MTg1
第四週
學習國三理化課程中的槓桿原理,並學習設計構成的美感原理。
課程目標
讓學生學習槓桿原理中施力與抗力的原理。
學習設計原理中構成比例的要素。

*圖片資料來源:https://www.pinterest.com/
第五週
設計創作自己的平衡裝置。
課程目標

學生自行設計自己的平衡裝置。
除了美感要素外還需考慮物件間的關係。
施作裝置
*圖片資料來源:www.chengjenpei.com
第六週
完成裝置並分享。
課程目標

時間內完成自己的作品。
賞析其他同學的作品。
分享作品中物件的故事。
*圖片資料來源:https://www.pinterest.com/
評分標準
課堂投入程度。
裝置平衡困難程度。
設計美感。
物件間的關係連結。